香港仍是遠東情報中心據(jù)說此片原名不叫《赤道》,而叫《赤盜》??梢兰t色在特定語境下,只能形容某些正(wei)能(guang))量(zheng)的東西,如紅太陽、紅領巾、紅色娘子軍等。如果是用來形容不好的東西,則很容易引起忌諱,如赤匪、紅色警戒、紅色高棉。本片的劇情主要圍繞一名代號“赤盜”的國際罪犯展開,繞不過去,只好取了《赤道》這個似是而非的名字故事一開始,一家韓國軍用飛機的無故墜毀,以及朝鮮某核工廠的原料球失竊,預兆著一件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誕生。各方情報顯示,這件由韓國軍方研發(fā)的名為“DC8”的武器(實為便攜式手提核彈),是被代號“赤道”的國際頭號通緝犯所竊走,準備在香港與國際買家交易。稍有不慎,東方之珠乃至整個沿海地區(qū)便會毀于一旦為了應付此次危機,韓國派出國家情報院的崔理事(池珍熙 飾)、樸探員(崔始源 飾),中方派出國安部門主管宋鞍宋總(王學圻 飾),香港反恐特勤組的李SIR(張家輝 飾)找來了香港大學物理教授肇志仁(張學友 飾),連同香港各部門組成危機應急小組。明面上,這件案子牽涉中韓港三方,可暗地里,卻涌現(xiàn)著各國情報部門的身影先說說“赤道”,在正常邏輯下,相信沒有任何個人或盜竊團體想要偷一枚核彈,并且將其賣掉吧?由此推斷,“赤道”的背后必然有國家力量的支持。當今誰在東北亞有這等情報搜集的神通?CIA。(美國中央情報局)礙于美韓同盟的情面,在獲悉韓國軍方秘密研制的便攜式核武器成功后,美國官方想要插手此事,顯然難度略大。影視視頻制作因此,指派“赤道”把武器搞到手,再通過地下途徑流向美國,顯然是最適合不過在多方協(xié)作下,武器“DC8”在尖沙咀某停車場的交易現(xiàn)場被截獲。其中立下大功的是,韓方在香港的情報源:提前洞悉“赤道”的行蹤。直到片子中段,導演才揭露該情報源的身份——久居此地,通曉粵語的南亞裔族群。從他們黝黑的膚色、裹著鮮艷頭巾以及用手抓飯吃等特征可看出,他們是印度人。因此,另一方的后臺也昭然若揭:MI6(英國軍情六處)“這是我們的地方!千萬要記住,不要令香港變?yōu)閼?zhàn)場。”印度人首領向韓方表示,如果還想獲取有用的情報,就要盡快將DC8運走?;叵脒@場景,筆者真是隱約感受到呵斥背后,英國作為前宗主國的懊惱與無奈片子才放映不到一小時,DC8便回到香港警方手中。故事就這樣結束?開什么玩笑,這是主角光環(huán)太大,還是反派故意放水?應該兩者的原因都有吧。美方察覺一旦內(nèi)情暴露,驚動中方,勢必引發(fā)更大的外交震蕩,還不如原彈歸韓。在各位主角的全力追捕下,“赤道”慌忙出逃,召開將改革進行到底政論專題片研討會“一不小心”落下了裝有DC8的單肩包正當主角們以為大功告成,任務圓滿,中方代表宋總出場。一開場便義正辭嚴,震懾全場:“跟香港作對,就是跟中國作對!公司宣傳片拍攝”宋總認為這不是一起簡單的國際刑事案件,明顯是針對中國。DC8不能帶走,要留作外交談判的籌碼于是問題又來了。為什么“赤道”要把交易地點選擇香港,這不是沒事找茬嗎?眾所周知,由于國際自由港的地位,外國公司與機構林立,衛(wèi)視每天須播30分鐘以上國產(chǎn)紀錄片,回歸前的香港一直是(竊以為目前還是)遠東最大的情報中心。君不見2013年“棱鏡門”事件中,前CIA雇員愛德華.斯諾登就在香港的美麗華酒店與《衛(wèi)報》記者接洽,向世界揭露美國棱鏡竊聽計劃的秘密文檔他宣稱之所以選擇香港是因為“香港有保護言論自由和異議者人權的承諾,我的電影一直尋找真相,是地球上為數(shù)不多的可以抵抗美國政府勢力的地方”。不容忽視的是,香港已連續(xù)20年獲得全球最自由經(jīng)濟體系評級,在2014年全球城市指數(shù)排名中排名第五位,僅次于紐約、倫敦、巴黎和東京。并且在《經(jīng)濟學人》評選的2015最安全城市排名中,香港位列第十一位(亞洲第四)事實證明,即便在回歸以后,香港也一直保持高度的社會發(fā)達與自由。這種自由或許會為一些灰色乃至黑色活動帶來便利。聯(lián)想去年九月以來香港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本片虛構的情節(jié),他們都指向一個問題:假設香港政府對該地區(qū)已失去足夠管治,中央該怎么辦?這顯然不是一篇影評可以回答的問題咳,回到電影?!冻嗟馈凡⒎莻鹘y(tǒng)意義的賣弄腎上腺素的警匪片,雖然他的動作鏡頭依舊凌厲,槍戰(zhàn)、飆車的場面一個不缺。但它又有大篇幅的文戲場面,圍繞著核彈的去留,各方都心懷鬼胎。如果說一開始,導演還在營造核爆危機的緊張,至影片的中后段,核彈已淪為各方博弈、牽制對手的棋子。爆與不爆,who care?導演布置的某些情節(jié)饒有趣味,如片中為韓國崔理事餞行的女總統(tǒng),臉型豐碩,瞇著小眼,語重心長的說:“為父親二十年前犯下的錯道歉,國家不會忘記你們。”這明顯是映射樸槿惠嘛影片結尾,幾番攻守過后,核彈DC8又回到“赤道”手中。清點戰(zhàn)果,多國小組兩人身亡,一人重傷;反觀“赤道”一伙,則全身而退。這結局看似有點“政治不正確”,紀錄片河殤解說詞六,其中存在兩種可能性:一是導演這次拍的是90分鐘的預告片,讓赤道活著,是為了拍續(xù)集;二是正如以上分析的,“赤道”背后的美國出手,一錘定音,強行將武器帶走作為一部公開上映的片子,《赤道》既包含優(yōu)秀的娛樂元素,又構建出一個看似夸張但有不少現(xiàn)實依存的諜戰(zhàn)世界。說不上驚喜,但絕對誠意之上。本周《復仇者聯(lián)盟2》上映后,估計它便撐不了多久,企業(yè)宣傳片制作要看的請趕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