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號引發(fā)爭議 徐崢趙薇和周星馳有仇光這樣還不夠,趙薇竟然當眾主動提及14年前所拍的《少林足球》,表示“那一部電影中我丑得驚心動魄。”當徐崢問到“要不要比較下跟星爺合作與跟我合作的異同”時,趙薇不光當面把徐崢狠夸一通,而且不遠千里給周星馳送去了遠隔14年時空的一刀,她說:“周星馳沒法跟你比,你才是喜劇之王。8部高分戶外運動紀錄片,” 此話一出,四下嘩然?,F(xiàn)場記者愕然:“以趙薇在娛樂圈混跡多年的道行,怎么可能當眾說出如此傷人的話,這完全不像她平日里的為人啊。多高明的策劃!這是兩家公司愚弄觀眾的招數(shù)嗎?” 徐崢趙薇兩人的一問一答旋即登陸各大娛樂新聞的頭條位置,周星馳在圈內(nèi)人緣差是出了名的,因此媒體記者把矛頭指向了“有仇論”。試想,在2013年的春節(jié)檔,前后腳上映的《泰囧》以0.22億元人民幣的微小優(yōu)勢,小勝周星馳執(zhí)導的《西游.降魔》。兩人均以高質(zhì)量的喜劇電影為中國電影票房寫下了輝煌的一頁同為行業(yè)佼佼者,周星馳經(jīng)營喜劇電影時日已深,早已有“喜劇之王”的美譽;而徐崢一舉成名,對于“喜劇之王”的虛名爭奪的姿態(tài)更明顯。兩虎相爭,難免讓大眾產(chǎn)生“誰才是真正的喜劇之王”的偽問題。這次“囧派”喜劇《港囧》竟然把故事的背景設置到了周星馳的老巢香港,而且金主光線總舵主王長田放豪言“票房30億也有可能”,這豈不是把臥榻擺到了周星馳的鼻頭下嗎?因此,圈內(nèi)人士猜測:“雖然沒有見諸報端,但周星馳密鑼緊鼓籌備中的《魚美人》肯定要和徐崢的《港囧》決一死戰(zhàn),可能早就有話傳給徐崢,讓他醒著點神,老子這次不讓你了之類的。于是,影視編導畢業(yè)論文。一貫做派血性的徐崢火了唄,公開發(fā)話,影視視頻制作下戰(zhàn)書?。?rdquo; 歷來有幾個星女郎不和恩人星爺反目呢?于是,曾經(jīng)在2001年前后和星爺合作過《少林足球》的趙薇就以“星女郎必與星爺成仇”的規(guī)律被八了一個遍趙薇憑一部瓊瑤劇《還珠格格》突然躥紅,世界盡頭的最后一片凈土。但之后包括《吉祥表妹》等幾部作品都無法達到前者高度,趙薇曾在訪談節(jié)目中表示:“自己也曾經(jīng)迷茫過,紅了就希望更紅,更紅的時候又擔心自己沒法繼續(xù)紅,人都憂郁了很多。”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折磨了她一段時間,直到2005年前后。其間,在某個尷尬的節(jié)點上,她接演了周星馳執(zhí)導的《少林足球》,不惜扮丑出演一個不輕不重的角色,公司宣傳片拍攝多少有點無可奈何的味道但這個時候的趙薇再不濟也是曾經(jīng)紅透半邊天的小燕子,她和那些毫無背景、甘心逆來順受的前任星女郎不同,對于周星馳的各種嚴苛要求她當時也許能咽得下那口氣,但埋在心里的梗兒確實揮之不去了當然也有網(wǎng)友挖出當年報道力證“與趙薇有仇論”不成立。因為當年星爺很器重趙薇,曾在接受采訪時直言“趙薇是我的偶像”。他大贊趙薇在電影的表現(xiàn)是最好的無論是一箭之仇還是口舌之爭,也有不少行家認為:“公道自在人心,何必同行互踩?徐崢問出這樣的問題來,本質(zhì)上就是自我過度膨脹。”持有這種論點的網(wǎng)友大多支持沉默不語的周星馳,認為徐崢問出這樣的問題,實在有失風度,“不厚道、非常失態(tài)”有人還反過來質(zhì)問:“囧途系列電影票房一路走高下來,徐崢已經(jīng)飄飄然找不到北了。假如他真的自我膨脹到要挑戰(zhàn)喜劇天才周星馳的話,那么期望值爆燈的《港囧》沒準也就是他當眾栽倒的坑。” 還有網(wǎng)友分析:“如今的趙薇今非昔比,說話當然腰桿硬、也不用再顧及旁人的感受,哪怕對方是周星馳。”有分析說,趙薇憑借《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不光當上了華語電影最高票房女導演,而且借助夫家的財力和多年打拼的資本,在業(yè)內(nèi)連番的投資舉動引人注目,儼然以電影圈潛伏金主、人生大贏家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她已經(jīng)不用再仰人鼻息。不光是她挑劇本,甚至可以做到她挑導演、演員的地步,所以說話就不用再藏著掖著了。勢不如前的周星馳自然不在話下。” 在這些對當事人各種揣測之上,還有一種順從于“眼球經(jīng)濟學”的說法非常興盛,“這明顯是《港囧》和《魚美人》兩部電影約架、綁架輿論為票房放一把火的做法。雷雨天抓拍閃電的拍攝技巧,” 基于對幕后操作的熟悉,不少媒體猜測,這是徐崢和周星馳有意識的“約架”,“趙薇要報仇也不必隔著14年之后才來這么一箭,畢竟她都成功好多年了。”所以,一眾老記者覺得,已經(jīng)把檔期定位2015年12月18日到2016年1月份左右的兩部影片,“分明是拜了韓寒和郭敬明做老師,學著《后會無期》和《小時代3》隔空罵戰(zhàn)的范兒,在制造話題。目的就是綁架大眾媒體為他們免費造輿論、做宣傳,在票房的預售上刷足存在感一則,就算兩位大哥大姐再任性,企業(yè)宣傳片制作也是浸淫多年的圈中老梗,怎么可能無端端當眾得罪同行?正所謂抬頭不見低頭見,再說這樣做名聲也不見得好啊,何必二則,“無利不起早”乃這個圈子的金科玉律。沒事兒干嗎拉著仇人一起上頭條?硬道理應該是“我死了都不讓你得利”啊當然,萬事也有意外。沒準就真和不少網(wǎng)友猜測的那樣,兩位老大的確是財大氣粗、自我膨脹、無處發(fā)泄,口沒遮攔、隨口一說。而我們都成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陰謀論者。無論如何,做觀眾的我們只求有好電影,做媒體的只求有實事求是的新聞點。既然你們肯奉獻,我們也“卻之不恭”。大家笑納就好。